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中移动的“自主创新”为谁而生?

发表于2014-02-08

对“自主”二字的痴迷,也让中国移动自陷困局。

现在,中国移动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开始自主研发,但它痴迷的自主制造、自主研发,更大的作用,或许已经成为满足管理者的成就感,对市场却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应用价值。

【移动智造之败】

在智能手机领域,如果人们稍加留意,在2013年就会看到一款所谓中国移动“自主智造”的终端开始上市,其广告是“为客户而生,移动智造”。

这一款终端,原本被定位为真正由中国移动自己制造。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,中国移动才发现,真正的研发一款终端并没有那么简单,如果真的按照自主研发要求去做,从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组装、生产,可能需要几千人的规模才能完成。

最后,这些“自主研发”的移动智造手机,最终的结果,无非成为了由海尔和比亚迪等代工厂,按照移动的定制要求组装出来的一款山寨机而已。

至于销量,虽然没有对外批露,但从其高端机型M701的价格,从开始的1499迅速跌到不足700元,就可以明白。

而各个省公司,对这样一款所谓“亲儿子”的终端也很无奈,除了送给自己的员工之外,真正的销量其实并没有多少。

这个“自主创新”带来的另一个负作用是,终端厂商已经不知道如何面对中国移动,因为他们不知道会不会哪一天,自己的终端会被中国移动山寨了去,成为“自主智造”的手机?

【互联网的“成果”】

而在互联网领域,2013更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哭笑不得的一年。

一款名为Jego的软件,被冠之以“自主研发”,号称属于类微信应用,能够挑战Skype,突然火爆上市。

幸运的是,与COS这个所谓的自主操作系统不同,在网友们还没来得及对这个所谓中国移动国际公司自主研发的IM应用挖粪之前,短短几天之后,Jego就突然宣告夭折。

其后,在2013年11月20日,Jego又被宣布重新上线,但是却变成了一个只是服务漫游用户的业务。

至于所谓手机杀毒先锋,同样是被冠之以自主研发的杀毒软件,除了在移动自主智造的手机上预置之外,恐怕业界知之甚少,否则360公司怎么可能视若无物呢?

在云计算领域,中国移动的自主研发“成果”也是不断。由其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导的“大云”,已经开始发布了2.0版本,公开的信息显示,这个所谓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“云”,是为了满足其所谓“IT支撑系统集中化”的需求。

但是现实的情况是,如此“好”的自主研发的产品,从2007年至今,也只是“实现超过100次的应用试点和商用,部署了3000台服务器,只是用并行数据库,取代了“江西省公司BOSS”的RDBMS。

众所周知,中国移动在南方基地、北方基地、黑龙江、内蒙、贵州和洛阳,都已经建设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,如果是好产品本着自己要用的原则,中国移动的自主研发的“云”何以还没在自己家的田里下雨?

【为领导而生?】

如果罗列这些年,中国移动所谓的自主创新,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,大部分自主创新的产品,都是一个个的笑话。

最关键的原因是,这些产品都是为“领导”而生,最终的结局,自然也是为“领导”而死。

很多产品的真正执行,都来自于合作伙伴——伙伴们心里都很清楚,只要自己的产品被包装成“中国移动自主创新”的产品后,往往意味着能获得一些特殊的资源倾斜和支持。

于是,一个个“自主创新”的利益同盟不断出现。

尽管,恐怕在中国移动内部,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,运营商真能自主创新出多少有价值的产品,但那些“自主创新”的利益集团们,已经在内部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正确的洪流。

凡是不能“自主创新”者,都被这股洪流冲刷到了岸边。

凡是没有“自主创新”的,也被这股洪流冲刷到了岸边。

在2012年,中国移动曾经对外公开宣称,将建立一支约“5000人的专业研发队伍”,其科技投入要占到“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2.8%以上”,按照中国移动在2012年财年收入,这笔资金将高达160亿元。

巨大的资金投入,难免会引来巨大的自主创新的疯狂,但它究竟产生了多大的结果?

与之对比的是华为公司,其在2012年的研发投入也不过301亿元 ,众所周知,华为的自主创新能力,早已甩开了中国移动几条街。

一场看似与整个产业链为敌的自主创新的背后,没有人知道中国移动的诉求最终是什么,但是命题很虚,并不代表利益很虚。

在自主创新上,中国移动已经开始了没有回头路的步伐。

2013年,其规划中的苏杭研发中心已开始招兵买马,伴随而来的是人员扩充、土地、大楼。

而同时并存的两个研发中心,又将为中国移动带来怎样的未来?

 

发表于2014-02-09

中移动的“~^o^~

上一页|1|
/1页